公共管理硕士(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,缩写为MPA)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、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,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、应用型、复合型的管理人才。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,偏向理论。
1) 获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2年或以上工作经验;
2) 获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;3) 获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并具有5年或以上工作经验;4) 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,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具体学业要求的,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历身份报考。(工作年限的计算:毕业证上的时间一直到入学的时间)符合以上任何一条均可报考
• 脱产即全日制学习:全日制在校学习(周一到周五上课);
• 在职读即非全日制学习:周末班(寒暑假一般无课)。
⊙6-10月 系统提高阶段,系统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并做练习及测试
⊙10-12月份模考冲刺阶段,串讲梳理各学科重点知识,并且通过三轮模考不断查漏补缺,锻炼做题策略,调整备考心态,达到冲刺的目的。
⊙10.5-10.25日 网上报名(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)
⊙11月初 网上确认(需要毕业证、身份证、当地的户籍或者社保证明)
⊙12月第三周周六考试 上午:综合能力 下午:英语(二)
MPA与MBA/EMBA/MEM/MPAcc等专业均属管理类专业,考试科目有两门,包括综合能力、英语二。

如有变化以学校官方为准
MPA课程设置一般分为核心课、公选课、特色专业方向三大部分。其中,核心课程是按照教育部大纲中的规定,各个学校都必须开设,选修课包括:公选课和特色专业方向两个部分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。
核心课程包括: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、英语、公共管理、公共经济学、公共政策分析、政治学、宪法与行政法、社会研究方法。特色专业一般是根据院校的特色而开设的,这部分是吸引考生的一个亮点。
毕业要求:一般院校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,其构成是:核心课程18学分;专业方向必修课程8学分;选修课程9学分;社会实践2学分。毕业论文不计学分。
核心课程、专业方向必修课程70分为合格,成绩在70分以上(含70分)方可获得相应学分;选修课程、社会实践60分为及格,成绩在60分以上(含60分)即可获得相应学分。学分修满后+通过论文答辩即可毕业。
• 学历:获得国家统一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双证(学信网可查)。
• 知识:掌握行政、政治、法律、经济法规、公共决策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,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,对自己实际工作有具体的指导意义。
•思维:职场的中期再读回到校园读书,是一次思维的革新,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再度的充电,跟着教授、校外导师学习前沿的实战经验,打开新的思维视野,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工作思维体系更加系统化。
•人脉圈:MPA学员主要来自公务员系统和事业单位的人员,给MPA学生搭建了一个更高端、更广泛圈层的平台,相对来说这个圈层的人属于体制内的中精英人才,素质较高。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MPA(公共管理)专业,另外还有MEM(工程管理)、MBA(工商管理)、MTA(旅游管理)、MPAcc(会计硕士)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,基本一样的报考条件和流程,考试内容完全同MPA一样。从2021级开始MPA专业教育部单独划线。